3月8日,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东北师范大学组团年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来自组团7所高校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会议。省教育厅副厅长程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雷永超,学校党委书记王志浩,院长、党委副书记李春江,院长助理朱国兴出席会议,会议由副院长张冰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程爽讲话党委书记王志浩对省教育厅和组团高校领导、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在...
2025年4月14日下午,论衡讲坛第22讲“教育哲学与实证研究”于河西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展开。本次讲座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良华老师主讲,讲座由教育系赵忠平老师主持,来自我校教师教育学院、人文学院的五十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4月14日下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工会(妇委会)、计算机科学学院在思敬楼906举办“DeepSeek赋能教学场景案例实践”实操工作坊。活动邀请我校计算机科学学院陈中华博士担任主讲嘉宾,各学院的一线教师共计37人参加此次活动。活动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主持。
研讨主导学校:牡丹江师范学院
参与本期研讨学校数量:9所
参与本期研讨教师:122人
教研主题:9项目
“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卓越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是为未来教师设计的新型教师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专业人才。课程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将教师教育领域核心知识点设计为四大知识模块。为广大师范生、教育工作者、教育知识爱好者提供全方位、多视角、适切性强的知识体系,旨在提升学习者对教育基础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深入理解。 《卓越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涵盖教育测量与评价、班级管理、教育综合知识与能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四大板块内容。相较传统在线课程,本课程具有以下优势:一、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技术与课程体系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涵盖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图谱,优化信息检索和资源推荐,使学生高效获得所需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定制化学习路径,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调整课程内容。二、准确提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核心关键知识点,针对师范生、一线教师、各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真实问题进行剖析,有助于学习者提升理论修养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实现对教育问题的真正理解。
《汉语基础与中国文化常识》课程为面向海外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入门课程,对母语教学者和学习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考虑到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密切关系,设计了两个模块:汉语基础模块与中国文化常识模块。汉语基础模块从汉语拼音入手,介绍常见虚词和语法,并在多种生活场景中进行口语训练,力图使学习者能够达到运用汉语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的水平。中国文化常识模块选取了10个专题开展教学,首先介绍中国的历史和地理概貌,兼及五岳、园林等风景名胜,然后介绍中国的文字、方言、文学、书法等精神文化,最后介绍中国的春节、美食等民俗文化,使学生能够比较了解中国文化的常识和不同面向,理解并认同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俄教师教育国际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旨在通过搭建一个跨国界的教师教育研究与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中俄两国在教师教育领域的信息共享、经验交流与理论创新。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增进两国教师教育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更为共同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教育模式提供了可能。通过深度合作,我们期望能够共同应对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分享成功经验,推动两国教师教育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1. 平台开发与完善:建立或优化中俄双方共用的虚拟教研室在线平台,便于双方教师跨越地域界限进行交流与合作。
2. 资源汇集与共享:整理并上传中俄教师教育的成功案例、教学资源、研究成果至平台,形成丰富的共享资源库。
3. 师资培训启动:开展中俄教师线上培训,介绍虚拟教研室运作模式,提升双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跨文化教学交流技巧。
1. 联合教研项目:启动至少两个跨文化联合教研项目,聚焦教师教育的热点问题。
2. 互访交流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线下互访,实地考察对方学校的教学实践,加深理解,促进直接经验交流。
3. 课程开发与共享:共同开发适应教师教育特色的课程与教材,利用虚拟教研室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
4. 学术研讨与出版:举办年度中俄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鼓励双方学者发表研究成果,并考虑联合出版研究成果集。
1.项目评估与展示:对中俄教师教育国际虚拟教研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成果展示会(可线上),邀请两国教育部门及国际教育组织参与,扩大影响力。
2. 最佳实践推广:整理并推广在教学、管理、社区参与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两国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教师教育提供示范。
3. 持续合作机制:完善合作机制,探讨长期合作模式,如设立常设联合研究项目,支持持续的教育创新项目。
4. 战略规划制定:召开战略规划会议,分析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制定长期的合作愿景与行动计划。
预期通过中俄教师教育国际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为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职前职后教师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教师教育国际比较研究,促进中俄教师教育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俄教师教育的发展;通过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分享与交流,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