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介 > 合作院校 > 中方合作院校 > 正文

鞍山师范学院

3D9D1

鞍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坐落于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国家名胜千山,享有“中华宝玉之乡”“祖国钢铁之都”“奥运冠军之城”美誉的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辽宁省鞍山市。

学校始建于1958年,1993年升格为本科,200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2019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博雅兼上、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遍布祖国的各条战线。

学校占地面积75余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37万平方米。设有1个学部,17个学院(系),1个附属中学。固定资产总值近4.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3亿元。图书馆藏书118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72人,其中专任教师843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市地方领军人才3人,市突出贡献专家2人,市杰出专家1人,市高端人才101人。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省级专业带头人8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省优秀教师6人。

学校现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招生领域11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38个、高职专科招生专业8个,涵盖教育、文、理、艺术、管理、工、法、历史8个学科门类。本专科生招生省份29个。各类在校学生230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其中教育硕士研究生近300人、普通本科生近12000人、普通专科生近3000人,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4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2项,教育部教职委重点建设课程2门,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6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3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省级优秀教材14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近五年来,获批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5项,省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60项,省级虚拟教研室试建设试点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我校获批全国工商联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单位、辽宁省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现有高水平省级科研平台基地6个(辽宁省天然产物活性分子开发及利用重点实验室、鞍山师范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辽宁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基地、辽宁省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基地、辽宁工业文化理论与发展研究基地)。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47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数590余篇,授权专利53项,多位教师获辽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由学校主办的《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在全国发行。

学校坚持“一体两翼”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坚定不移把教师教育作为实现学校奋斗目标、提升办学声誉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成为辽宁省幼儿园师资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凤凰教育集团、中兴通讯、达内集团、中软国际教育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成立了社会治理学院、健康产业学院,积极与区域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产业对接,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着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构建“面向需求、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活力团支部”“全国百优创业社团”“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公开发表论文及各类科技大赛获奖数量逐年增加,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数量和级别不断攀高,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学校充分发挥人文艺术学科优势,助力区域城市文化建设。依托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国学中心、里仁美术馆,开展千山文化、北方陶瓷、鞍山评书传承、工业遗产、鞍山地方史等区域特色文化的研究、整理、传播工作。对鞍山矿山、矿坑、废旧高炉等工业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设计,助力鞍钢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校在国家开放大局中谋划新作为,着力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接收院校、中文考试考点和辽宁省高校国际化水平评估试点学校,学校累计培养来自49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5000多人。学校先后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4所海外高校和27个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交流范围涵盖六大洲,在推动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构建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办学体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成立“国际汉语言文化中心”,聘请“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等学科发展与硕士点建设,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近年来,学校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是全国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联盟副主席单位、“三北”地区高师院校协作单位、辽宁省文化艺术交流基地、辽宁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辽宁省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学校还先后获得“全国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共育基地”“辽宁省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辽宁省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面向未来,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为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截至2024年9月18日)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建院近20年来,学院始终秉承“博雅兼上,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总体办学定位,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思路,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专业结构合理。学院现设有学前教育(师范)、小学教育(师范)、教育技术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四个本科专业。同时,设有教师教育公共教研室,承担全校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及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任教师66人。有教授2人,副教授20人。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达87%。有硕士生导师5人,有全国优秀教育硕士生导师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辽宁省科研骨干1人、鞍山市优秀青年教师1人。

学院办学特色显著。学前教育专业为辽宁省转型示范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是我校2012年第一个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2022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小学教育专业2023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教科院近年来获省教学成果奖3项、省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2023年获批辽宁省学前教育专业产教协同育人虚拟教研室试点。2023年被评为鞍山市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学院办学资源丰富。学院拥有辽宁省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基地、鞍山市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研究基地、高等教育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心理学基础实验室、脑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室、蒙台梭利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影像艺术创作实验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影视后期编辑实训室等多个研究基地与专业实验室,并设有琴房、音乐教室、画室、泥塑室、形体训练室等多间技能训练室。建有省内实践教学基地30余个。教学行政用房面积5200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6万余元,图书35.21万册,电子期刊总数13.11万套。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在校生1565人,其中本科生1528人(师范生1483人),研究生37人(留学生2人)。在人才培养上坚持“能力本位”的培养理念,大力实施“产、教、学、训、赛、研、创”七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打牢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竞赛的比例逐年增加,考研率逐年提升。

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将学院建成“鞍山及周边地区教师培养、培训和基础教育研究基地、现代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及教育技术开发中心、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及心理科学研究及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中心”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白城师范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